Smart智富 > 房市觀察 > 豪宅漲,不代表你的房子就會漲

豪宅漲,不代表你的房子就會漲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7 期 / 房市觀察 / 作者:顏炳立

總統大選塵埃落定,選票結果激起全台灣人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豪宅漲不等於一般住宅就會漲,千萬不要盲目追高!

小檔案_顏炳立

◎學歷: 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

◎經歷: 香港商梁振英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縣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員

◎現職: 香港商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




目前台灣房地產市場資金來源,一是國際資金,瞄準商辦;第二是回流的台商資金,推升了豪宅價格。最近在上海,台灣出身的知名學者郎咸平估算,單是廣東附近的台商,回流台灣的資金就超過4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220億元),這些錢流向房地產市場,果然讓北中南都會區的豪宅水漲船高。

1987年政治解嚴後,很多台商前進中國大陸投資,過去幾年大陸經濟急速發展,讓台商獲利豐厚。但因台灣鎖國政策,很多資金藏在外面,這次因為期望兩岸經濟大解放,海外華僑、過去賺到錢的台商,資金回流到台灣置產。這些資金回到台灣,無疑是想光宗耀祖,或是對未來台灣投資市場有信心,到處追逐高級住宅,使得豪宅價格選後猛力往上跳,建商也不斷調整售價。

除了資金推升外,近年,因為住家價格不斷上揚,目前台北市的每坪容積單價已達65~75萬元,造成台灣多數土地都被搶去做住家,加上最近物價上漲,使得高樓層每坪造價從15萬元一直拉高到25萬元,高級住宅或豪宅造價成本,1坪甚至上看25~30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2008年第1季,台北市豪宅每坪已經越過100萬元,地段更好的甚至直接飆上200萬元的期望值。

商用不動產同樣漲勢凶猛。前年、去年,我一直強調台灣商用不動產是被冷落、低估的,因為同一地段,1坪豪宅可以換到2.5坪的辦公大樓,非常不合理。過去5、6年,辦公大樓一直是票房毒藥,直到近兩年才補漲。台灣辦公大樓在亞洲市場,不論售價、租金和價格基期都非常低;加上兩岸之間即將開放,中國大陸又限制外資進入、房地產融資,讓私募基金幾乎沒貨可買,台灣的辦公大樓自然被外資、私募基金競相追逐,從辦公大樓、到內科廠辦,幾乎都是整棟、整棟絡驛不絕地在談判。

今年第1季,商辦市場雖然因為賣方看好選後發展,而在大選前惜售,使得成交速度放緩,但還是陸續成交了100多億元,再次證明台灣商用不動產的春天已經來臨。

不過,豪宅、商辦行情漲,並不代表全台灣所有的房地產都會漲。必須提醒大家:商辦、豪宅都是小眾市場,不是房地產市場的唯一指標,一般市井小民很少參與,關聯也不大。大家不要以為豪宅漲,自己的房子就會跟著大漲,這樣的期待是不實際的,更不要一窩蜂跟著追高,小心套在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