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 > 致富心法 > 我要怎麼挑到好的理財專員?

我要怎麼挑到好的理財專員?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4 期 / 財富管理 / 作者:林正文

投資基金僅有1年多經驗的欣怡,去年底不斷接到銀行理財專員的電話,建議她把定期定額投資1年的債券型基金贖回,再以單筆投資兩檔最近很熱門的單一國家型基金,理財專員不斷地強調,「因為這兩檔基金的3個月報酬率,勝過債券型基金1年的報酬,可以提高獲利。」

欣怡當下被高報酬的說法打動,便依照理財專員的建議贖回原有的基金,改買推薦的基金。但是3個月後,她在檢視基金對帳單時發現,理財專員建議申購的兩檔基金,剛好是買在過去3個月來的高點,所以報酬率至今依舊是負數,至於她先前贖回的債券型基金,由於降息效應,績效持續上漲,令欣怡懊惱不已。

銷售過程法律遵循 是最基本的專業要求

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欣怡一樣的經驗,一開始會接到理財專員的建議電話,在自己沒有做功課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聽從理財專員的建議。

過去一般人認為,只有資產高達300萬元的VIP客戶,才能夠享受理財專員的服務,但現在,就算只有3,000元,只要你到銀行開戶申購基金,引導你坐下來、填寫表格、推薦基金的人,就有可能是未來會服務你的理財專員。然而,如何在一開始就選對理財專員,幫助你在理財關鍵點上做對的選擇?

許多人誤以為要判斷理財專員是否專業,就看他推薦的基金會不會賺錢?報的股票明牌準不準?但針對銀行理財專員銷售保險行為進行過長達3年研究調查的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彭金隆卻認為,銷售過程是否符合「法律遵循」才是理財專員該有的最基本專業要求。

所謂的「法律遵循」,是指主管機關為了規範銀行在進行跨業銷售各種金融產品時,應該要留意民眾的投資需求與投資權益,因此針對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訂出多項規定,像包括證照資格、風險告知、風險屬性,以及銷售商品的過程應該錄音等,這些白紙黑字的條文,都可以作為檢視理財專員是否專業的準則,而下列有4大指標可作為挑選的參考:【要點1】理專是否有專業證照?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理財專員具有哪些證照?以理財專員最常賣的基金和保險商品為例,理財專員必須具備信託人員資格才可以賣基金,同時必須具備壽險業務員資格,才能銷售一般壽險商品,如果是銷售投資型保單,還必須具備投資型保單業務銷售資格。

不過,銀行理財專員通常不會主動出示自己的證照。如果你認為理財專員對於商品有解釋不清的現象,可以主動請理財專員出示證照。

【要點2】風險告知是否清楚?

目前消費者和銀行理財專員常見的糾紛,往往發生在沒有清楚告知投資商品的風險屬性,使得投資人誤以為商品具有保本、增值等特性,等到商品到期時,卻發現損失慘重。而這類糾紛最容易出現在銷售連動債或是外幣投資商品。

「好的理財專員應該要花時間為客戶完整、逐條說明商品內容,」普羅財經總經理黃賢楨指出,但是很多理財專員必須照顧太多客戶,因此很難花一、兩個小時來為客戶解釋商品,「但是至少一定要告知最大風險。」黃賢楨強調。

因為目前主管機關規定,針對理財專員銷售具有波動風險的商品之前,都應該先請投資人填寫「商品風險說明書」,但是填寫的方式,絕對不是由理財專員念過文件上的問題,並且指導投資人回答,然後再簽名畫押。

主管機關甚至明文規定,在口頭告知商品風險時,可透過錄音存證,因為目的在保護銀行、保護理財專員,更是保護投資人的權益。因此黃賢楨建議投資人可以主動提出錄音要求,避免不必要的銷售糾紛發生。

【要點3】是否了解你的投資需求?

好的理財專員應該先了解客戶的「投資屬性」,滿足客戶真正的需求。

目前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銀行,都會要求理財專員在銷售商品前,要求客戶也要填寫「風險屬性量表」。目前台灣也有部分銀行跟進,為財富管理的客戶設計「風險屬性量表」,從量表提問中,可以讓客戶知道自己屬於保守型、穩健型還是積極型,因為不同風險屬性的客戶,對商品的風險承受度有所不同,在進行投資組合建議時,也就要跟著調整。在永豐銀行服務超過14年的專業經理謝季美,3年前配合銀行政策,花時間請老客戶們填寫風險屬性量表,卻發現「很多人做完之後,才更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理財專員藉此也可為客戶量身打造合適的商品,客戶的接受度也提高,彼此的互動關係也會變得更好,」謝季美說。

【要點4】是否肯告知銷售產品有哪些好處?

台灣的財富管理業務發展已有5年的時間,但是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在銀行以獲利為前提下,理財專員都背負著業績壓力,這是導致多數理財專員都只「以銷售為導向」,而不是真正以服務投資人理財需求為出發點。

因此黃賢楨認為,當理財專員不斷地強調,這項商品的投資報酬率、增值幅度、節稅效果等多項好處時,投資人千萬別被商品績效沖昏頭,不妨反問「銷售這項商品對於理財專員有哪些好處?」

因為每一項理財專員強力銷售商品的背後,都關係到理財專員的手續費收入、佣金、甚至還有績效獎金等。尤其是在銷售較複雜的商品時,理專的收入來源不只有銀行規定的手續費收入,還可能會有由設計商品業者提供的額外獎金。

「這個問題很多理財專員可能會拒絕回答,或是含糊帶過,但是這樣才可知道他努力銷售的真正動機,」黃賢楨說。因此投資人在面對理財專員,應該要謹記自己的理財目標,才不會被理財專員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