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密技系列 > 第32期 > 3個族群 依不同需求聰明做配置

3個族群 依不同需求聰明做配置

本篇文章摘自:Smart密技系列.第 32 期 / 操作篇 / 作者:蔣定辰

2008年最閃耀的新興市場,很適合做為不同族群的投資重點,不過,新興市場投資報酬率雖高,行情波動也大,本篇將以圖解方式,針對三大族群,告訴你該如何掌握原則,選擇全球型或區域型基金介入,讓新興市場基金成為你最麻吉的賺錢夥伴!

油價、物價統統漲,就是薪水不漲,大多數民眾的收入等於縮水,若不進行投資理財,財富縮水的更厲害。以目前各市場的投資前景比較,經濟成長率與股市上漲幅度都是全球第1名的新興市場,是很好的投資區域。

只是,新興市場暴起暴跌,讓人又愛又恨。想要馴服它當成發財工具,得先學會竅門。以社會新鮮人來說,因為負擔輕又年輕,是最適合投資新興市場基金的族群。在考量起薪低下,以每月5,000元定期定額方式投資,便可讓財富累積速度跑贏物價上漲幅度。

讓「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夾心族最頭痛的教育基金,則可依目標長短選擇全球新興市場、新興亞洲或具爆發力的拉丁美洲,積極養大教育基金。至於退休族群也可放1成資金布局,才不會錯過漲潮。

【新鮮人】用5,000元累積財富

「薪光幫」、「月光族」,在物價節節調漲,薪資緩慢成長的大環境中,成為社會新鮮人另類代名詞,亦突顯這群職場新鮮人理財的重要性。

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今年4月公布的「2006年職業起薪調查」顯示,去年碩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3萬1,567元,大學生有2萬6,700元,至於專科生則是2萬3,842元。若以薪資年增率來看,碩士和大學生的薪資分別成長了4.5%及2.4%,增幅為近3年的新高。

這樣增幅看似亮眼,但在加入通貨膨脹因素後可以發現,與近3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3.57%相比,碩士薪資增幅4.5%勉強打敗物價上漲幅度,但是大學生2.4%的幅度則徹底敗給了物價。

就是因為這樣,起薪低的社會新鮮人更不應該忽略投資理財的重要性。然而,有很多人會認為自己起薪已經夠低,若加上支付生活開銷,薪水已經所剩無幾,想要投資理財可是難上加難。其實,只要落實開源節流,每月擠出3,000元或5,000元當成投資本金,社會新鮮人就可以開始累積自己的第1桶金。投信投顧公會企畫組長佘曉光指出,社會新鮮人雖然起薪低,可是社會新鮮人年紀輕,又比較沒有家庭負擔,只要能開源節流,控制自己的慾望與花費,逐一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一定能挪出資金來投資。

掌握333分配原則 強迫每個月理財投資

那麼該如何開源節流?佘曉光說,落實記帳的動作可說是最基本的功夫,可以藉此逐一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為以後的理財規畫,扎好蹲馬步的基本功。

但是,若社會新鮮人覺得記帳太麻煩的話,也有變通的方法,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可以直接採取每月收入333的分配原則。也就是說,將薪資的1/3作為日常開銷,例如︰房租、三餐、治裝費與住家的水電瓦斯費等;1/3進行基金投資理財;最後1/3用於儲蓄,通常預留3至6個月的生活費或預留支出。

由於社會新鮮人能夠承受的風險高,因此,在建立投資組合上,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協理邱可君指出,可以撥出較多閒置資金投資新興市場,3成是合理的比重,積極者可達4成。投資的基金可涵蓋新興亞洲、東協、印度、拉丁美洲及東歐。

邱可君指出,近5年來新興市場表現非常出色,以MSCI拉丁美洲、東歐、新興亞洲及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漲幅來看,近5年分別達到636%、430%、306%、372%(截至10月31日止)漲幅,相關基金也有3到6倍的漲幅,可以幫社會新鮮人快速累積財富。

新鮮人積極投資可佔4成

新鮮人積極投資可佔4成

股票型基金是獲利來源 積極者可布局4成新興市場 

佘曉光也認為,股票型基金的部位,將是社會新鮮人追求投資超額報酬的主要動力核心。以股市多空循環觀察的話,包括拉丁美洲、亞太及東歐地區等新興市場,中長期的定期定額基金績效,遠遠地超越已開發市場的表現。而目前這些地區的經濟成長動能依舊強勁、內需消費持續擴大、以及企業獲利仍有成長空間,景氣有機會持續向上發展,長期增值潛力大,因此,可以將40%的主要核心部位布局在新興市場。若社會新鮮人擔心波動風險過高,建議從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切入,避免單一地區市場的巨幅波動。

至於其餘部分,可考慮歐洲及美國等成熟市場的股票型基金。根據過去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股市的平均單年報酬率在7.76%,歐美股市也有7%的年平均報酬率,相較於新興市場的大幅波動,全球及歐美股票型基金,提供相對穩健的收益機會,可做為股票型基金另外30%的配置。

在選好基金後,投資人應該選擇何種投資方式較適當?幾乎各家業者都建議以定期定額方式來操作最好,因為社會新鮮人能挪出的資金並不是很多,每月只需3,000元與5,000元即可投資國內基金與境外基金的定期定額方式,是很不錯的方法。

※新鮮人4步驟,開啟理財人生
1.挪出資金 記帳或薪水分為3等分,每月務必挪出5,000元來。
2.選定基金 因可承受風險較高,可選擇新興市場基金快速累積財富。
3.配置資產 3至4成在新興市場基金,其餘搭配全球及歐美股票型基金。
4.建立紀律 小額投資最忌三天捕魚二天曬網,定期投資不間斷,才能累積顯著的時間複利效果。【夾心族】善用配置賺報酬

過了35歲,人生階段也由新生代轉向中生代,以往不必煩惱的事,如子女的教育、退休的生活、父母的安養,在這個時期不斷地困擾著「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

處於夾心狀況的~ 55歲的壯年人口,一方面要善盡家庭責任,另一方面又想要規畫樂活的退休生活,壓力相當大。嚴格說來,除了家庭責任外,「子女教育費用」、「退休金準備」都是三明治世代最為明確的理財目標,但是,一般家庭在資金有限的狀況下,往往只顧得了教育基金的儲備,反而忽略了退休金的累積,無意之間影響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因此,在理財的規畫上,一定要考慮資產在自己和上、下一代之間要如何配置。現在都以雙薪家庭居多,在穩定收入的前提下,最好子女教育經費以及退休金準備分別以專款專用的方式進行規畫。但因為三明治族群有較大的經濟壓力,投資方式以定期定額為宜,並且設立損益點,當達到預期獲利可贖回獲利部分,原有定期定額則可持續扣款。

短、中、長期計畫,持有基金大不同

短、中、長期計畫,持有基金大不同



短期規畫:股債均衡配置以防市場暴跌

很多三明治族群可能會認為,在家庭重擔下,想投資理財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怎麼可能兼顧教育基金與退休金?

談到打造子女教育經費,根據統計,1個小朋友若從幼稚園開始到研究所畢業,光是學雜費及其相關開銷費用,至少要準備500萬元,若再將不定期調漲的學費以及通貨膨脹納入考量,整個求學的過程可能要花費近千萬元。不過,這千萬元的教育經費絕對不會是一夕之間就發生,投信投顧公會企畫組長佘曉光建議,三明治族群應該先列出短、中、長期目標。

若以短期規畫來看,包括才藝、遊學等均屬短期支出,在籌措這筆資金上,佘曉光認為,三明治族群可以選擇穩健型的基金投資,例如全球平衡型或股債平衡組合基金,都是不錯的選擇。 股債的均衡配置,比較有助於在短期內穩健地達到目標,避免市場暴起暴跌,增加累積資金的困難度。

夾心族投資比重不超過3成

夾心族投資比重不超過3成



中期規畫:依風險承受度布局積極型基金

中期的規畫,則是以各個學齡階段的正規教育為主,例如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的學費皆是屬於中期教育基金的理財目標。由於這筆教育經費並不具有短期的急迫性,三明治族群可以布局較具成長性的全球型股票型基金,例如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除了可以充份掌握各國股市上升的潛力外,同時還能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型股票基金亦有更積極操作的全球型產業基金,由於投資集中在單一類股族群,相當容易受到產業景氣的循環影響,波動幅度相對較大,在布局時應多考量自身對於風險的承受度。

至於長期的目標,主要是以留學基金的儲備為主,因此,建議想要送子女出國的父母們應從小開始規畫,在投資時間拉長下,相對地每個月投資金額亦不需要太高,就可以透過定時定額輕鬆地達到門檻。長期規畫:利用定期定額創造驚人複利

犇華投信副總經理饒方敏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式,那就是每個月可以撥出2個3,000元,選擇2檔年化報酬約在10%的基金,進行定期定額的長期投資,3年下來連本加上獲利,可分別存到12萬6,390元,10年有61萬9,656元,20年則會有229萬7,091元,可見複利效果在時間的催化下,累積了相當驚人的成果。此外,也可以另外選擇積極型的基金產品,如新興市場或產業型的股票基金為主,可獲得因經濟成長動能強勁所帶來的較高報酬。

若再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饒方敏說,三明治族群可以用核心基金及衛星基金的方式,來為子女準備教育基金。意即,每個月撥出3,000元,以定期 定額來做為核心基金的投資,子女每年的紅包或是累積的零用錢,則以單筆方式來建構衛星基金的部位。

若以10年的投資規畫來看,前7年則可以報酬率較高的新興市場基金做為核心投資,追求股價上漲的超額報酬,一旦達到預設獲利目標,則轉進較為穩健的衛星持股,如全球平衡型基金。後3年,所有的投資部位應轉向穩健偏保守的布局,核心投資建議以平衡型基金或是組合型基金為主,衛星部位則是以債券基金或是貨幣型基金為標的。

教育基金的準備,是場馬拉松式的投資規畫,越早開始,將會累積更多的資本,紀律化的投資也會讓投資人享受到時間複利效果的甜美果實。

整體說來,30~歲的三明治族群由於上有高堂下有子女,投資理財規畫要納入考慮的因素很多,因此以穩健為宜,但是,對於充滿獲利爆發力的新興市場,也不應該錯過,邱可君指出,只要做好資金比重配比,並且避免重壓單一市場,還是可以從新興市場獲得穩健的報酬。邱可君建議,三明治族群投資在新興市場的比重,大約在10%~25%之間即可,最多不要超過3成。在適合的新興市場基金方面,就以能分散風險的區域型基金為主,例如全球新興市場、新興亞洲或具爆發力的拉丁美洲都很適合。

教育基金10年投資配置圖

教育基金10年投資配置圖

隨著年紀、薪資變化 適時調整核心、衛星配置

不過要注意的是,三明治族群的投資理財大計,必須隨著年齡增長與薪資變化而進行調整。饒方敏指出,當三明治族群進入了40而不惑的階段後,子女也慢慢進入就讀高中或大學的階段,此時,薪水增加,花費也提高。

但是,承受風險的能力卻轉弱,這時候,穩健的布局將成為投資操作的重心,配置主要是以進可攻退可守為主,著重在穩健績效的追求以及風險的控管。例如全球平衡型基金的部位,就可以提高到6成左右,另外3成可放在全球新興市場等區域型基金,還有1成的資金則是在債券型基金。

到了50歲左右,三明治族群必須以風險與收益的穩定性,作為最重要的考量,因此,擁有流動性強且兼具固定收益特性的貨幣市場基金,可以布局2成。至於全球型的債券基金或是全球債券組合基金,因表現普遍穩健,建議可做為核心基金,布局6成部位,除了規避股市劇烈波動的風險外,還可以享受債券利息及債券價格走揚的報酬。另外,2成的資產配置,則是以全球股票型基金為衛星部位,透過區域股市的配置來分散重壓單一市場或是產業的風險,為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追求偏積極操作的超額報酬。

※夾心族4步驟打造教育基金
1. 設立目標
 列出短中長期目標。
2. 選定基金 
短期:穩健型基金,如平衡型或股債平衡組合基金。
中期:成長型基金,如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
長期:積極型基金,如區域型新興市場基金或產業型基金。
3. 建立配置 每個月撥出3,000元,以定期定額來做為核心基金的投資。子女每年的紅包或是累積的零用錢,以單筆方式來建構衛星基金的部位。
4. 設定停利 達到預設的獲利目標,即贖回或轉換。【退休族】靠時間複利存老本

好不容易將小孩拉拔到大學畢業,脫離三明治族群的林伯伯,最近在家人陪伴下開開心心的過了60歲大壽。眼見小孩已經獨立,他也打算從職場退下,準備享受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翻開存摺算了一下,林伯伯發現戶頭裡已有600多萬元的退休金可供支用,過去的辛苦打拚總算沒白費。

不過,林伯伯可能高興的太早,因為若以台灣人平均壽命77.56歲為例,在60歲退休後仍有將近20年的壽命可活。幸運的話,還可能更長壽。換句話說,林伯伯在退休後至少還要過20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的日子。

銀行利息不夠用 買基金享有穩健配息

若以台灣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固定利率2.575%來看,600萬元的退休金1年利息僅15萬4,500元。若依照林伯伯退休前生活費用打7折計算,每月支出金額約須3萬3,000元,光靠1年15萬元的利息錢,只能維持5個月,根本不夠用,一定得動用到本金。

若再將通貨膨脹考慮進去的話,林伯伯總有一天會坐吃山空,「沒想到長壽會變成負擔啊!」林伯伯懊惱的想著,早知道應該趁著年輕時多存點退休老本。

基本上,退休族若選擇投資風險較低的商品,還是有機會養大退休金,降低退休金不足支應生活的風險。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協理邱可君建議,退休族在做退休金投資理財規畫時,應以能夠穩健配息或是增值的產品為主。

退休族投資比重不超過1成

退休族投資比重不超過1成

一般說來,國內投信發行的配息基金,都提供領取現金或選擇再投資等2種選擇。如果希望從固定收益產品中,享受定期領取固定利息者,可選擇固定配息、台幣計價的海外債券基金,如歐洲債券型基金。

愈早開始投資 退休金累積愈多

對於近期熱門而且來年經濟狀況依然看好的新興市場,雖吸引大批國際資金進駐,但邱可君認為,新興市場基金高度波動的股市特性,較不適合年紀大、風險承受度低的退休族群。但是,若經濟來源無虞,可衡量本身狀況少量布局,建議投資比重最高不要超過1成。

至於基金的選擇上,以投資區域較廣的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為主,以掌握這波多頭長期行情。

(表1)不同退休需求下的每月投資金額

(表1)不同退休需求下的每月投資金額



通常,三明治族群在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的雙重財務壓力下,能夠投資的資金不會太多,假設沒有足夠資金的話,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最能展現時間的複利效果,成就退休基金的方式。依照距離退休年數10年、20年、30年進行每月投資金額試算。

可見愈早開始投資,不僅每月必須負擔的金額愈低,最後所能得到的退休金也會相當驚人!換句話說,為了自己將來能夠擁有安穩的退休生活,退休金準備重點並不在於收入多寡以及可儲蓄的金額多少,而是要運用時間及複利的效果,讓自己的財富累積更輕鬆且更有效率。 ※定期定額6步驟,穩穩賺取退休金
1. 計算費用 計算退休後每個月需要多少費用。
2. 選定基金 根據目前年齡、收入等情況,挑選適合基金。
在較年輕階段:以積極型基金為主。
在步入退休階段:以配息產品或穩健增值的產品。
3. 配置資產 
在較年輕階段:以積極型基金為主,搭配全球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如全球新興市場或新興亞洲基金,比重約3成。
在步入退休階段:應以配息產品如歐洲債券型基金,或穩健增值的產品為主,如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但投資比重不要超過1成。
4. 選定方式 
在較年輕階段:可單筆加定期定額。
在步入退休階段:可定期定額+定存。
5. 觀察績效 定期檢視,例如每3個月或半年。
6. 獲利了結 有獲利就出場或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