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 > 基金教室 > 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 先別「勇敢」跳!

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 先別「勇敢」跳!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2 期 / 基金教室 / 作者:蕭碧燕

最近,演講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在次級房貸問題發生時,連忙把波動性較高的股票型基金賣掉,留下印象中波動較小的固定收益型產品。可是,當股災過後,許多之前下跌的股票型基金都漲回來了,例如拉丁美洲。但是,固定收益的產品卻還在低點。

小檔案_蕭碧燕

年齡:45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

現職: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是投資人沒有搞清楚產品真正的內容是什麼!上一堂課,我曾提到REITs Fund(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的報酬率,不會像前幾年這麼高。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次級房貸風暴看似過去了,REITs的報酬率卻還只有5%至8%?

以資金運用方向區分,REITs有「權益型」與「抵押型」兩種。權益型(Equity REITs)指的是,直接將資金投資在具經營收益的不動產本身,常見的投資類型包括辦公室、購物中心、工業廠房、餐廳、旅館等,主要收入來源為租金,部分則為不動產買賣的交易利潤,報酬主要來自租金收入和買賣利差。

另一種抵押型(Mortgage REITs)是以募集來的資金,承做各式不動產抵押貸款。收入來源是放款手續費與利息,就如同不動產的金融仲介角色,主要是持有標的物的放款債權或不動產相關抵押證券,以利息收入做為主要收益來源。

次貸風暴發生後,真正受到傷害的是抵押型產品,只不過全球有超過一半的REITs在美國,一旦美國房地產猛跌,權益型基金當然也會受到波及,因為買賣的資本利得減少,投資報酬率會回歸到它原本屬於抗跌型的產品特質。但是,真正影響深遠的,卻是一般人認為穩健保守的債券市場!

30、40年來,美國沒有發生過這麼大的風暴,大家一向覺得抵押型商品很好,但我要提醒的是,只要是投資,再OK的產品還是有風險,風險再低,就算是千萬分之一的發生機率,還是有發生的可能性。以債券市場的問題來看,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倒帳,雖然借錢給人家可以很穩當的收利息,但如果借錢的人跑路了,你還能指望人家會還你本金嗎?再加上資產證券化的蓬勃發展,導致衍生性金融商品種類繁多、結構複雜,尤其是以房屋抵押證券為代表,再加上衍生的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應收帳款債權等,可能包裝成連動債或其他證券化商品再賣到市場上。

它的原理是放款機構將車貸、信貸等債權,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變成資產基礎證券(ABS)出售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則是將ABS集中起來在再次進行資產證券化,等於是重新設計包裝,變成各種擔保債權憑證(CDO),再賣給大型金融機構、基金公司,這些公司再包裝成不同的基金或其他金融商品賣給一般散戶。

以房貸來看的話,銀行因為沒錢或者是想把資金做更有效的運用,所以就把房貸債權賣給特殊目的機構(SPV),SPV再把它包裝成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MBS)賣出去,之後又發展成更複雜的擔保房貸憑證(CMO),其中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投資人就得承擔相關風險,就像是包含芭樂、蘋果、香蕉的綜合果汁。

以往,芭樂壞了,只有吃芭樂的人會拉肚子,可是變成綜合果汁,不管是哪一種水果出問題,喝到的人都會受牽連,這就是經過包裝之後的擴散效果。當然,連結相關CDO、CMO的連動債也無可倖免。

這些經過層層包裝後的商品,國外發行對象都是機構法人跟大額投資人,因為這些投資者有能力評估,也知道包裝在裡面的內容是什麼,可是一般的小散戶不清楚。就像是有人赤腳踩到溪裡,都是要溪水清澈才敢踩下去,否則怎麼知道會不會踩到水蛇?所以說,投資人搞不清楚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組成內容,以及中間複雜關係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不要這麼「勇敢」的跳進去。

對於一般散戶來說,愈複雜的東西就愈危險。例如有的人認為,以內含MBS的基金來說,美國80%以上的MBS都有美國政府國民抵押協會﹙GNMA﹚、美國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FHLMC﹚、美國聯邦抵押貸款協會﹙FNMA﹚擔保,保證本金跟利息都會如期償還。但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是,就算MBS不會有帳面上虧損,還是避免不了短期市場流動性和價格波動的風險,尤其是握有MBS的基金,更會因此碰到大批贖回潮,基金公司可能必須賠錢出售,造成一般投資人莫大損失。

次級房貸的問題繼續延燒,透過這些不同的衍生性商品,可能牽連到不同的行業,連高收益債都可能有問題,如果高收益債出事,擔保債權受益憑證(CBO)也會跟著出事,屆時就可能變成整個經濟的問題。這不像2000年科技泡沫化後景氣下來那麼單純,因為當時金融證券化的商品沒那麼多,現在則因為衍生性商品的擴散效果,使得沒有一個投資人可以置身事外。

我擔心,因為明年全球景氣相對保守,現在可能會有理財專員建議大家多配置一些債券商品,可是如果配置的都是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反而會讓投資人暴露在高風險中。如果要說「資產配置」,那也應該回頭配置政府公債的商品才對。

總之,不要以為叫做「債」的商品就能保本,也不要以為REITs Fund馬上會再有以前20%的高報酬,投資人必須對產品深入了解,才不至於買錯產品。記住!投資不是「看過去」,而是要看未來,你必須培養對產品和趨勢的認知,才能立於不敗。

透過資產證券化形成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