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 > 基金教戰 > 基金配置法 5年賺1倍

基金配置法 5年賺1倍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1 期 / Smart Cover / 作者:劉 萍

1. 大家都說基金要定期定額投資,但做了一定賺嗎?2. 為什麼我買的冠軍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快8年,卻在賠錢?3. 同樣都有5、6檔基金,為什麼有人能大賺100%,我只賺到20%?如果你也有一樣的疑問,表示你該做基金配置了!

中國熱!香港股市兩個月漲了快1萬點(編按:統計至10月18日止,漲幅44%),霸菱香港中國基金(因投資中國股市高已從台灣下架)今年來淨值報酬率高達107.34%。這檔10個月淨值大漲1倍的基金,現在還能不能追?逼近3萬點的港股還能買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回頭看看歷史。1999年網路熱帶動科技股發燒,根據晨星(Morningstar)統計,當年度科技基金投資報酬率平均逾140%,科技股靠「本夢比」就能吸金,科技基金則挑逗全球投資人瘋狂搶進。不過,2000年3月網路泡沫破滅,科技股一夕崩盤,當年度科技基金平均淨值倒虧31%,即使到2002年都還虧損42%。

未做資產配置 一遇股災,全部套牢

回憶這段歷史,暢銷書《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作者曾志堯說,當年,台北一家外商銀行的財富管理客戶,1年之間客戶資產縮水7成,就是因為全部一頭熱的投資科技基金。「沒有分散,沒有做資產配置,結果,就是股災一來,統統套牢。」

隨著台股逼近1萬點、港股挑戰3萬點、整個新興市場已連走5年大多頭行情,居高思危的投資心情,使得股市行情震盪加劇。今年以來,全球股災出現頻率明顯加快,投資人此刻,空手者,追高怕套牢,抱到飆股和基金的人,則擔心賣太早會少賺。大家都在猜高點,卻沒有一個人說得準。
其實,要致富並不需要這種近似賭博般的冒險猜測。過去40年,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為波克夏(且erkshire Hatha way Inc)創造了逾2,000倍的驚人報酬,能如此成功,他說:「我只做兩件事,一是資產配置,一是選好管理公司的經理人。」

美國學者葛瑞.布林森(乎ray Brinson)在追蹤全美82家大型退休基金的長期績效後更發現,91.5%的基金能長期獲利,都要歸功於資產配置。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更將這種不須增加風險就可提高報酬的投資方法,喻為「現實經濟世界裡,稀有的免費午餐。」換言之,理財成功的關鍵,不在選股,也不在挑對買賣時機,重點在資產配置。做好資產配置,就能克服市場波動,讓你的錢,在多頭時賺錢,空頭時又抗跌,達到長期穩穩賺的目標。

狂熱科技熱潮的慘痛教訓!



實證1》藝人侯昌明 
利用多元組合,10年資產翻10倍


「做好資產配置比挑對1檔股票或基金更重要!」靠理財理出2,000萬身價的節目主持人侯昌明就深刻體會資產配置的好處。

小檔案_侯昌明

【致富祕招】 做好配置比挑對基金或股票更重要!

職業:電視及廣播節目主持人

年齡:38

風險屬性:積極型的獅子

資產配置績效:10年資產成長2

目標:50歲退休前累積1億元資產




他,每週主持5個廣播與電視節目,要全省走透透拍外景,哪有時間理財?

回憶自己的理財經驗,得從10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說起,當時,不到30歲的侯昌明急於致富,除了拚命工作,更卯勁兒投資股票。那年台股曾衝上萬點(編按:1997年8月台股指數曾達1萬256點),半年內,他就獲利110%。初期的順遂,讓他衝動的把辛苦存了2年多的120萬元,全部「押」進股市,完全沒想到要分散風險。

當時,隨身帶著一台股票機,一有空就拿出來盯著看,股市一跌,心情不好,主持就有氣無力。結果,半年不到,亞洲金融風暴牽動本土金融風暴,重創股市,台股在18個月內幾乎腰斬一半,侯昌明的股票大賠80多萬元,存款只剩不到40萬元。「當時若有做好配置,那一波可能不會賠,甚至還能累積獲利!」侯昌明懊悔的說。

不容自己錯兩次,從此,他丟掉股票機、不再聽信任何明牌,改研究基金等投資工具及風險,用存款及工作收入等約200萬元,開始規畫多元配置的投資組合。

侯昌明投資屬性是積極的獅子(編按:有關投資屬性詳情請見第151頁),除股票、房地產外,在基金組合中,高風險標的如全球高科技基金、拉丁美洲基金等投資比重近5成,但同時搭配富蘭克林潛力組合基金等波動較低的標的。而且投資組合內任1檔基金報酬率只要達到20%,就一定贖回。「做配置的最大好處,就是會看整體資產的成長,而不是貪戀1檔基金的飆漲。」

侯昌明的停利操作手法



光是用基金做的資產配置,10年下來,侯昌明的基金資產翻漲2倍,加上其他投資工具逾30%的年報酬率,身價達到2,000萬元,「現在就算我人在出外景,也很安心。」侯昌明喜歡現在的理財方式,也有信心,50歲以前,可以用這套理財方法,達成資產上億元的目標。

實證2》投顧協理羅尤美
每月3000元就上手,靠配置對抗股災


小檔案_羅尤美

【致富祕招】 小錢就能做資產配置,長期也能賺大錢!

 

職業: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協理

年齡:35

風險屬性:穩健型的狼

資產配置績效:7年總報酬率逾140

目標:累積3,000萬元做置產基金




10年前,侯昌明初入股市時,現為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協理的羅尤美,也剛入社會。當時,在基金公司工作的她,拿到第一分薪水就撥出3,000元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隨後台股攻上萬點,她把省下來的5萬元存款,再單筆加碼投入。

因為年紀輕、沒見過市場波動,羅尤美那時買的全是台股基金,結果,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第一次嘗到股市大跌的痛苦,也意識到自己所買的基金,沒有配置、風險太大。於是,當時月薪雖不到2萬元,羅尤美每個月硬再撥出3,000元投資1檔全球股票型基金,因為這類基金投資不會擺在單一股市,可以分散風險,是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方式。

羅尤美的3階段投資演變



羅尤美親身經驗,驗明做資產配置,其實錢不用多,即使一個月只定期定額投資基金3,000元,同樣能做到「降低風險、資產穩定增值」的效果。

工作第4年,因換工作薪水增加1萬元,羅尤美全部用來增加手上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扣款額度。由於確定自己是穩健型投資人,她把基金投資分成3大塊:3成資金投入高風險的區域型和產業型基金,5成放長期績效穩健的全球型基金,2成則放在保守但收益固定的債券基金。

才調整完,馬上遇到第2次股災考驗。2000年網路泡沫、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全球股市由多轉空,羅尤美隨即降低高風險基金投資比重,增加債券型基金持有部位。那一年重金投入網路股基金的投資人虧損超過40%,但她的投資組合只跌了1成多。「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另一個好處,碰到股災時,能相對抗跌。」羅尤美說。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則用實證數據,證明做好資產配置確實具有「抗跌」效果。
他在《基金的六堂課》一書中就分析,全球股票市場過去15年間,單一年度最大跌幅為21.55%,全球債券市場最大跌幅為7.73%,但股債平衡組合的跌幅只有2.91%。顯示單靠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就能具備抗跌效果。

由於配置得宜,羅尤美7年下來,用定時定額投資基金、搭配資產配置的方法,雖然遇上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行情,但總報酬率累積達140%。近5年,更因為全球股市走多頭,投資組合的年平均報酬率都超過20%,她的身價等於翻了1倍以上。
侯昌明、羅尤美的例子,說明資產配置的好處。但做配置不是多買幾檔基金就可以,好的資產配置是有方法的。

「錢要滾大,一定要靠投資和配置。」丈夫開水電行、投資經驗兩年不到的老闆娘王春華如此說。

2006年以前,王春華的理財方式就是放定存,再加上買一些年金險。去年初,年逾70歲的公公決定贈予他們夫妻一筆錢,並要兩人去找他的理專聊聊基金投資,這對夫妻才發現,要讓錢滾大,有比定存更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基金做資產配置。

實證3》水電行老闆  
資產分3層,報酬比定存利息多3倍



剛開始,王春華拿出20萬元,單筆投資聯博高收益、坦伯頓成長等固定收益型基金,買進時剛好是全球股災過後,短短3個月,隨股市反彈,兩檔基金報酬率就超過7%,加上每月配息,報酬比銀行定存利息多3倍以上。這樣的表現,讓王春華對固定收益型基金充滿信心。

為了存子女教育金和夫妻倆的退休金,接下來,她把公公的贈予、加上自家積蓄共700萬元,拿出來做資產配置。其中,500萬元列為核心組合,全部投資固定收益型基金,另外拿100多萬元投資波動度較高的德盛小龍等區域型股票基金,做為次核心組合,剩下的100多萬元,則以定期定額方式,每月扣款約10萬元,投資風險更高的單一國家基金做為衛星配置。為什麼要將資產分3層?因為根據荷銀投顧研究,過去10年,若以股債各半的配置方式投資,累積報酬率為98.55%。如果挪出20%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能源類基金做衛星配置,則總報酬率將大幅提升到147.53%。這顯示3層的完整資產配置不僅抗跌、獲利速度會比傳統股債配置方式強。

以王春華的例子看,她的核心組合配置比重雖然高達7成,但投資屬性積極的她,把高收益基金每月配息的3萬多元,再拿出來定時定額扣款投資3檔包括拉丁美洲、原物料等高風險基金。而且這些衛星配置,只要報酬率超過20%,就先停利出場,拿回獲利,但本金則再繼續定期定額扣款。如此投資才1年,搭配原有的另外兩層投資組合,整體資產報酬率就超過25%。難怪她得意的說:「現在累積退休金的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了!」

不像王春華有長輩贈予財產,單身、開班教揚琴的陳思伃,靠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做資產配置,5年照樣滾出100多萬元,做買房的頭期款。

王春華的配息在賺術



實證4》揚琴老師
依風險設定報酬率,5年滾出100萬


小檔案_陳思伃

【致富祕招】 1檔基金很賺沒用,整體資產賺才實在!

 

職業:國家國樂團琴箏聲部首席兼彈撥副聲部長

年齡:46

風險屬性:穩健型的狼

資產配置績效:3年平均年賺16%,存到購屋頭期款

目標:靠自己累積退休金




這位揚琴老師,原本只鍾情標會和股票投資。2000年,她第1次以每月定期定額3,000元投資台股基金,這筆小錢,比起當時因為網路泡沫,投資電子股被套100多萬,以及跟會被倒掉數十萬元,可說微不足道。但一波股災下來,只剩這1檔小基金還「活著」陪她。

因為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年過40的陳思伃雖然想多賺一點錢,但不敢再冒險投資股票。最後,決定擴大投資基金,並設定以年獲利12%為目標,進行最簡單的資產配置。

為達目標,原有的台股基金繼續扣款,另外再挑1檔區域型股票基金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在這段時期間,只要被倒的會款追回多少,就拿來單筆投資加碼。第1年順利達成12%年報酬率,因為不急著用錢,她將獲利全數轉出布局核心配置的基金,同時,又從月薪中挪錢,增加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加碼投資波動幅度大的主題式基金。隨著全球股市愈漲愈多,第2年後,儘管她做配置的標準,是以年報酬12%為目標,但實際的年平均報酬率都超過15%,去年順利滾出百萬元,支付買房的頭期款。

因為獲利穩定墊高,陳思伃將所有餘錢全數放進配置的組合中,每月固定扣款金額,也從7年前只有3,000元,現在已增加10倍、達到3萬元以上。資產配置的總報酬率也從12%逐步拉高到20%。財富正加速增值的她說:「樂團和政府沒辦法幫我存的退休金,我靠資產配置就可以達成!」
看完4位達人的賺錢故事和心法,如果你也開始做基金配置,那麼,無論接下來市場走多還是轉空,也都不用擔心,5年後你的資產就會翻1倍!

陳思伃的穩健配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