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 > 國際大師 > 黎智英:抱銀行股 還要持續買土地

黎智英:抱銀行股 還要持續買土地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1 期 / 金融人物 / 作者:方德琳、馬婉珍

堅信三通以後,台灣一定大好。壹傳媒主席黎智英鮮少談理財,他聲稱自己沒有什麼理財心得。但這位百億富豪卻不靠別人打理他的錢財,一切靠自己。

小檔案_黎智英

出生:1948

經歷:

1981年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連鎖店

1989年創辦香港《壹週刊》,正式進入媒體事業

1995年創辦香港《蘋果日報》

1999年創辦「蘋果速銷」(AdMart),虧損10億港幣(約合新台幣40億元)

2001年創辦台灣《壹週刊》

2003年創辦台灣《蘋果日報》

2006年創辦台灣《爽報》

現職:壹傳媒主席

身價:超過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63億元)



壹傳媒主席黎智英鮮少談理財,他聲稱自己沒有什麼理財心得。但這位百億富豪卻不靠別人打理他的錢財,一切靠自己。他告訴《Smart智富》月刊:「三通以後,台灣一定大好」,他現在不只抱著大量銀行股,還持續買進台灣的土地!

有人說,他是三分報人,七分商人。這句話他不同意,因為他十足是生意人。不久後,他的第2本書——《生意》會上架開賣,延續上一本談創業,這一次還是要談做生意的心得。

他曾經說過,工作上沒有困難,就覺得沉悶,有困難要解決,他就覺得精神爽利。最近他精神爽利,因為每周有兩天在香港,要和報紙的員工腦力激盪如何應付網路的挑戰, 每月撥出4天在台灣,親自督軍《蘋果日報》。

《Smart智富》月刊特別專訪黎智英,談他如何理財,對媒體事業未來的看法,其間也意外談起他對台灣政局的關心,以下是專訪紀要:

看好台我個人的資產 都已經移到台灣來

《Smart智富》月刊記者問(以下簡稱問):你在香港和台灣都擁有媒體,個人的資產是否也分散在這兩個地方?

黎智英答(以下簡稱答): 我都移來台灣了。香港沒有,除了幾個事業外,我個人的都已經移到台灣來,加拿大還有一點點。

問:這些資產有交給專家理財嗎?

答:沒有,我自己來。其實我沒有什麼理財心得。

問:你買了很多銀行股,為什麼?

答:為什麼我來台灣喜歡投資傳媒跟銀行呢?因為我相信,壟斷的生意一定做不好,傳媒在國民黨時代是壟斷的,壟斷的生意一定做不好,不會去管讀者需要什麼;而從前的銀行則是國民黨的口袋,辦得不好,但新銀行或小銀行一定有前途,我會投資。三通以後,台灣的經濟就會起來,台灣在大陸的企業就會搬回來。炒股必死》大買玉山銀行 台股上萬點我也不賣

問:你買了哪些銀行股?

答:玉山銀行。2000年我剛來台灣就買了很多,前兩年銀行股很差,還好最近好了一點,就算台股上萬點我也不會賣的,10年也不進出,因為我曾經炒股賺錢,我知道炒股必死,這是幸運,而非能力。愈沒錢的人愈想投機,反而賺不了錢,心急嘛!
問:你都如何挑選買點?

答:我每天買呀!台灣股市的基期不是很高,若像香港這麼瘋狂,我就走了。

不信建商》信建商不如自己買地 現在還漲了十幾%

問:你買了很多土地,是否也會買營建股?

答:建商都不是好的,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家建商老闆值得相信。相信建商不如自己買地。

問:台灣股民喜歡科技股,為何你卻沒興趣?

答:科技股我不懂,而且起落太大,常要注意,我沒時間。其實科技股是好的,懂這個行業,有時間投資也不錯,但是科技股1年賺幾百億,也可能虧幾百億,我沒有能力承擔。

問:你在台灣買了哪些地?

答:我在內湖六期重劃區買很多地,不是只有一、兩塊,以後要蓋樓,都在附近。現在都還在持續買地。除了陽明山的家以外,在中山區也置產自住。壹傳媒對面用做停車場和籃球場的這塊地,當初買下,1坪30多萬元,現在漲了十幾%。

問:你不認為現在房產已經在高價了?

答:三通以後,台灣一定大好。

不管高點》有錢就買台灣股票 5年後3萬點也不出奇

問:你每年各分配多少錢放在置產或股票上?

答:沒有,我有錢就買,想買就買。錢放手邊太多沒有用。就長遠來看,不用理它今天是不是高點,我對台灣很有信心,你覺得現在台股9,000點很高(語調提高),但我擔保5年後台股3萬點也不出奇!台灣因為近年不景氣,所以大家都變得悲觀,悲觀的人不會看到好的地方,其實台灣有好人才、有民主法治、有好的教育、有安定社會、有自由的宗教,是個完整的社會。

假如每個人都想著如何搞好經濟,藍綠鬥爭就會消失。台灣政府的看法很本地化,沒有開放的想法,沒有跟外界通商的想法,往外看就不會內鬥。我在這裡待了7年,做傳媒6年,發現這裡的人才真好,假如台灣沒有人才,我的壹傳媒怎麼可能做得好?

台灣處於轉變的時代,阿扁沒有世界觀,很土,還好他要走了,不然他是皇帝就慘了。我剛來台灣坐計程車時,司機都說:「國民黨下來啦!阿扁上台好啊!」現在司機會提到:「唉呀!一定要變啊!經濟這麼差,生活不能改善。」最重要的是把台灣經濟做好,做好後,力量就來了,不會被外界打壓。

問:你對政治真的非常關心?

答:當然啦!我很大的投資利益都在台灣啊(笑)!大陸崛起後,改變了亞洲的經濟生態,台灣不該是荒島,一定要跟大陸做貿易,有了競爭力,台灣的地位就提升了。

不看重錢》錢不留給孩子做好身教

問:你現在這麼富有,你又如何教導你的小孩有正確的金錢觀?

答:錢對我來講,已經不會常常放在心上了。我不會留給孩子,留了豈不是害了他們?我的孩子都很平凡、節儉,也不是公子哥兒,錢將來怎麼樣再說吧!

我是不會留大筆錢給孩子的,他們不一定想要有這麼多錢,反而把他們的生活搞亂了,錢儘管重要,但終究不是最重要的。

我曾經窮過,現在有了錢,對照今昔,生活快不快樂,跟有沒有錢,關聯非常小,生活的質素才是最重要的。我的孩子讀書好、做人好,如果他有做一點小生意,有自己的事業,這樣有自尊就好,如果我給他一大筆錢,他反而沒有自尊,這樣怎麼會快樂?問:你的孩子這麼容易就接受?

答:孩子知道我不會留錢給他們,做父母的,要做好身教,要是我每天做壞事,卻教孩子做好事,這是十分虛偽的,王又曾就是個很慘的例子,你覺得他會快樂嗎?做人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花錢容易,處理好自己的錢比賺錢難,怎麼用錢、對錢的價值觀都是很重要的,有錢人永遠用錢的角度看人,他不會想對方是不是好人、有沒有學問,只想著有沒有錢。


網路坐大》報紙是夕陽工業 一定要求變

問:去年開始,《壹週刊》發行量下降,獲利縮水,這個情況你料到過嗎?

答:主要是因為《蘋果日報》出現後,威脅到《壹週刊》,發行量從最早的25萬份,降到現在的13萬份左右,其中有幾千份是訂戶,但目前我無法花太多時間重新檢討。

現在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踢爆了,現在大家也很小心,社會資訊也變得透明了。

其實我的員工也知道要變,但是一個雜誌已經定型,要改變也不太容易改變。

但無論如何,《壹週刊》要再拚上15萬份並不困難。《壹週刊》還是要變的,但改變並不是空想,一定要每天Involve(專注)參與其中,Idea(想法)才能激發出來。

問:你現在會比以前花心力在《壹週刊》上嗎?

答:《壹週刊》我放的時間反而不多,因為Internet(網路)對雜誌的威脅沒那麼大,報紙受到的威脅比較大。解決了報紙的問題,就能解決雜誌的問題。

雖然現在台灣和香港的報紙都還有盈餘,尤其是台灣成長最快,但我敢肯定,5年後,報紙受到的威脅一定很大,因為On-line(上網)看報紙的使用者增加很快,台、港都一樣,年輕人都用網路看報,雖然我的報紙很賺錢,看起來做得很好,但仍令人擔心,將來不一定做得好,網路讀者增加,對我們來說是沒用的,因為網路廣告量太少了。

我現在的重點主要放在香港《蘋果日報》和台灣《蘋果日報》兩邊的報紙,尤其是香港。我每星期跟他們開兩次腦力激盪的會議,台灣我1個月大概來4天。

問:你為何認定報紙受到威脅是在5年後?

答:不一定是5年,可能10年也說不定。報紙是夕陽工業,在Internet的影響之下,報紙不像Internet有很多圖解,若Internet取代了報紙互相分享訊息的重要性,報紙就沒有廣告收入,很難維持,所以一定要變。

問:現在有具體的想法嗎?

答:就算有也不能告訴你。而且還沒試出來也不知有沒有效。

雜誌所受的威脅可能慢一點,但Internet的廣告效果是不好的,因為Internet自由、選擇多,而且很多入口網站雖然不須太多成本,但沒有收入,怎麼賺錢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Apple on-line雖然很多人看,但廣告量1年不到報紙的半個月,非常慘。

問:那《飲食男女》雜誌會來台灣嗎?

答:以後再說吧!(語調無奈)我今年想、去年也想過,但是廣告還沒上來,還有很多空間發展,再來一個媒體沒意思。就目前現狀而言,就算多給《蘋果日報》或 《壹週刊》1倍的廣告量,我們也都容得下。此外,我們是上市公司,假如這個事業不可能在短期內賺錢,股價跌了就不好了,對股東也無法交代。

問:其實你曾做過蘋果速銷(AdMart),就是個失敗的經驗?

答:對,AdMart虧了10億元港幣,這是個Stupid idea,在網路起飛的時代,別人瘋,我也跟著瘋。
問:那這一次你打算投入多少錢?

答:肯定不會像上一次那麼瘋,現在不怎麼花錢的。

問:公司內部有誰在專心研究Internet這個領域?

答:主要都是我在追蹤。我一個禮拜跟兩個部門Brain storming(腦力激盪),他們很多Idea還沒想通,但對我來說,經歷較多,所以常會給點意見,他們也會給我一些啟發。

問:你還有想做而未做的生意嗎?

答:沒有了。做生意要專注,不專注不行的,我一次做一個生意,同時進行兩個生意會做不好的,做一個生意做到好,就可以賺很多錢。報紙要做好,1年有30億元收入並不難。

新書上架:生意-黎智英如何打造大眾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