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 > 保險天地 > 活到老、領到老 年金險成保險新寵

活到老、領到老 年金險成保險新寵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9 期 / 保險天地 / 作者:梁夏怡

採用變額年金規畫退休理財,優點是具有投資累積財富的功能,又有儲蓄的強迫性,不像共同基金很容易就贖回,一旦選擇年金化之後就不能更改,就是固定月領到終身,對退休人士來說是很穩當的退休收入來源。

國民年金即將在10月上路,未來的勞保老年給付也勢必走向年金化,消費者可以清楚意識到「年金」與「退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也認清光靠政府或企業提撥無法應付退休生活的事實,一定要靠個人理財來補其不足。其中,「變額年金」是近年來熱賣的投資型保單主力商品之一,也是規畫個人退休金的一項重要工具。

關於年金險,一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到老、領到老」,尤其是現代人愈來愈長壽,「打敗長壽風險」便成為年金險訴求重點。然而,若想要用年金險來規畫退休生活,必須注意此商品的特性,在享受優點的時候,還能降低缺點,才能發揮年金險最大的效用。

保誠人壽行銷企畫系統執行副總王淑華表示,採用變額年金規畫退休理財,優點是具有投資累積財富的功能,又有儲蓄的強迫性,不像共同基金很容易就贖回,一旦選擇年金化之後就不能更改,就是固定月領到終身。對退休人士來說是很穩當的退休收入來源,不會因為兒女需要出國、創業,甚至被騙、被倒而花掉老本,可以說是長期且穩定的退休規畫方式。

不過,變額年金主要是保障活著的時候,所以幾乎不具有死亡保障,若中途不幸身故,最高只提供投入本金105%的身故保險金,對於年輕族群或家庭責任尚重的人來說,低保障會是一個缺點。

全球人壽業務營運事業部副總莊清芳認為,在進行退休規畫時,從「個人需求」、「支付能力評估」到「解決方案」,這3個問題若無法取得平衡,都不算是好的規畫方式,其中,又以個人的支付能力最為關鍵,如果手中籌碼有限,就要把它放在最有效、最安全且能夠創造最大價值的工具上。從商品的角度來說,變額年金有它的利基,但還是要看適不適合客戶。

人的生命週期中,無非就是「責任」和「退休」兩大風險,而在談退休的同時,保障這部分要一併做好,否則若把預算都放在退休上,卻在人生責任最重的時候出事,退休準備也等於沒有意義。因此,他認為正確的退休規畫,應該先計算出自己的人生責任風險有多少,再檢查自己的基本保障面是否做足,解決了保障問題,再作退休的長遠打算。

掌握3大重點 解決低保障的缺點

只是對於年輕且收入有限的受薪階級來說,在預算最有限的時候必須把錢用來購買保障與投資,難免不容易兼顧。目前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主要可分為年金險和壽險類型,若是認為保障少、報酬率較低的變額年金商品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也可以考慮能夠彈性調整壽險保額的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

不過,變額年金因為少了壽險保費的支出,加上部分商品採取附加費用後收的方式,讓保戶一開始繳費就可以將大部分資金用於投資,還是有很大的購買誘因。事實上,只要多利用附約來加強保障,就可以解決變額年金低保障的問題,以下3大重點可以協助透過變額年金商品做更完整的退休規畫。

重點1 年金當主約,用附約買保障

王淑華認為,年輕時應該用比較經濟的方式購買壽險和醫療險,才有多餘的錢放在儲蓄投資上,快速累積退休金。以年輕人來說,不妨以變額年金當主約,再透過定期壽險和定期醫療險附約,附加自己需要的保障額度,不僅保費較便宜,也不用擔心保障不足的問題。

莊清芳補充說,很多人手中有多張保單,有儲蓄、有醫療、有投資,有限的預算就這樣很沒有效率的被瓜分了,特別是對於預算有限的人來說,醫療險並不一定要單獨購買,一方面是還有健保的基礎保障;另一方面是老年醫療問題中,很多特定傷病或慢性病如阿茲海默症,健保不給付,就算商業保險也不一定給付,到頭來民眾花了大錢卻不理賠,也沒累積到資產,還不如將資金放到完整的投資型保單規畫中,以累積帳戶價值為主,萬一出事,在健保或商業保險不給付時,就可從帳戶價值中提領。

重點2 年輕人優先保障死殘,再保醫療

莊清芳指出,年輕、家庭責任重的人,保障應該注重在死、殘風險上;年老時的保障重點則在醫療風險上,因為年紀愈大,壽險需求愈低,但是發生醫療風險的機率卻愈高。他建議年輕時候透過投資型保單規畫個人的「老年帳戶」,用最省的預算解決醫療問題,再把省下的保費用於拉高保障和累積財富,一旦發生死亡或重大殘疾的理賠可提高;萬一出現健保和商業保險不賠的情況,投資所累積的帳戶價值也可以用來應付老年醫療問題。

因此針對預算有限的年輕人,應該優先顧慮到最重大的死亡與意外問題,等有餘力再加強醫療保障。以全球人壽的投資型保單為例,不需要額外花錢,在累積財富的同時,就附帶2~6級殘的批註條款的保障,只要符合殘廢理賠定義,每個月可領取固定保額1%的給付,就能貼補看護費用。

重點3 減少主約,增加附約

壽險專家一致認為,最有效率的保險規畫,就是以最少的主約附加多張附約的方式,不僅保費較便宜,也比較容易管理。原則上只要買對一張保單,在這一張保單平台上增減調整保障需求,就是最划算的規畫方式,而投資型保單就是具備這樣的彈性,讓你一張保單滿足所有的保險需求。

莊清芳指出,投資型保單可附加的附約,各保險公司的做法略有不同,但由於投資型保單是逐年繳保費的商品,也就是必須要逐年續約,因此依法規限制,投資型保險不能附加長年期的附約。

一年一約限制被打破 可搭配長年期附約

目前業界投資型保單開放的附約都是一年一約的意外險和住院醫療險,比起長年期附約的項目選擇要少;同時也會有不保證續保(須每年審查核保條件),或者因繳費中斷導致停效的風險,也不如長年期附約對客戶權益的保障較周全,即使保障一度中斷還可以辦理復效。

為迎合市場需求,保險公司也想盡辦法突破這個限制,例如全球人壽從5月份開始,只要在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同時搭配購買一張保額僅1萬元的終身壽險(30歲的年繳保費不到400元),在這張終身險保單裡面就可以附加所有的長年期附約,又能完全吻合法令規範。

兩種計費方式 挑選前先詢問清楚

王淑華表示,目前保險公司提供的大都是「付費型」附約,也就是以自然費率計算需要額外支付的保費,這種計費方式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貴。保誠人壽則多開放平準保費式的附約,包括住院醫療、重大疾病、重大傷害、特定傷害、婦嬰險等,客戶每年繳交的保費固定。

另外少數公司,如保誠和國際紐約人壽,還推出「帳戶型」附約,只要投資型保單每月固定投入基本保費,就可以隨時增減要附加的附約種類(例如保誠人壽提供意外、住院醫療、特定傷害、看護、失能險等10項選擇),保費會從帳戶裡面扣除,因為是採用自然費率計算保費,適合預算較少的年輕人購買,又可以補足多塊風險,加上有不停效保證,只要客戶持續繳保費,即使帳戶價值不夠扣保費,保險公司也會幫客戶墊付保費,讓契約持續有效,以確保保障不中斷。

不過客戶必須知道,這類附約在主約進入年金化之後契約就停止,因此保誠人壽又針對保戶55或65歲以後的保障,提供了自動轉換到一年期實支實付醫療險附約的機制,之後就可以保證續保到75歲。

多少錢才夠你退休?

退休需求包括兩大區塊:退休金與退休醫療,在開始規畫退休計畫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退休需求有多少。王淑華舉例說明,若以國人平均餘命80歲來計算,想要退休後月領3萬元,加上一筆醫療準備200萬元,總金額至少要1,000萬元才夠。如果在65歲退休,勞工保險老年給付頂多200萬元,換言之,還有800萬元的缺口需要補足,就可以透過商業年金險來規畫。

若將通膨因素考量在內,最壞的情況是投資報酬率與通膨率相抵銷,那麼以35歲的人要在65歲時存到1,000萬元為例,每個月約要存3萬元以上;如果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存到這個數字,也至少要存到1萬元,再利用年終獎金增加投資金額。

大多數民眾對於退休感到恐慌,都是因為不願意去計算退休數字,逃避這個問題的結果,其實愈早準備,時間愈長,每個月要存的金額就愈少,因此退休規畫的第一步,就可以透過下列試算表,先實際計算一下自己的退休需求缺口有多少。

退休生活金試算一下

退休生活金試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