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從心學理財

別把擁有金錢當成快樂來源

撰文者:艾爾文 更新時間:2017-05-01 瀏覽數:12,849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有錢的人是否會比較快樂?這問題要成立,首先要確認一件事:有錢跟快樂能否放在天平的兩端?它們是否應該互相比較?基準點又在哪裡?雖然大家心中皆有個底──沒錢很難快樂,但要公開把金錢跟快樂畫上等號,如同在童話故事中插入死亡劇情般,是個會令人不舒服的事情。如果說有錢才是快樂,似乎也暗示著沒錢的人就沒有快樂的權利。

當收入超過某個數字
金錢與快樂關係即脫勾
或許有些人不贊同,心想:「沒錢怎麼快樂?」「我現在生活壓力大,就是沒錢呀!」「有錢的話,我想怎麼快樂都行。」的確,在生活無法維持溫飽前,擁有金錢對能不能感受到快樂,占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一點「現實」已經明白的告訴我們,沒錢,就沒有生活品質;沒錢,就沒有閒。只是根據普林斯頓大學調查,當收入超過某個數字時,有錢跟快樂的關係就會開始脫勾;數字是多少不重要,如何看待這個現象才重要。


類似的調查不少,透露的訊息差不多。根據哈佛大學一份追蹤超過70年的報告指出,有錢對於人感受到快樂而言,只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前有幫助,之後的影響就沒那麼大。相較於付出關愛、維繫人際關係、取得工作成就感而言,賺到更多的錢與帶來更多的快樂,兩者關係並不明顯。

只是,看到這裡請停下來想想。雖然調查是如此,難道生活中為金錢而煩惱的人只是個案嗎?我想不是。並非接受這樣的調查結果,我們就可以因為沒錢而快樂。事實上,如果你自覺已經夠有錢,或者是夠快樂,「有錢能否得到快樂」這問題早已不會困擾你。會為這問題煩惱的人,通常是自覺還不夠有錢,所以也還說不上非常快樂的人。也正是覺得錢還不夠用,才會讓很多人嚮往更有錢就會更快樂,可是即使真的變有錢了,內心快樂程度是否就會如預期?

我們都曾天真的以為,金錢可以解決一切的事。學生時,我也一度以賺到更多錢為人生目標。那時心中的想法很單純:我要變得更富有,我要人生過得更快樂,我要成為有錢的人。

或許當時身上能用的錢不比出社會後的薪水,所以每月能存個幾百到幾千元就很滿足,加上身處校園環境,尚未被外面社會誘導出物質的欲望,所以擁有更多錢的單純想法,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快樂。出社會後,才開始知道那股單純是多麼的有限。隨著收入變多,心靈上卻變得更不滿足,想買的商品單價愈來愈高,以犒賞為名的理由也愈來愈多,問題是,生活品質過得比以前還好不少,卻覺得自己缺的東西沒有變少。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